查看原文
其他

杰克·康菲尔德:开悟的七项要素|《超越自我之道》

2017-04-16 杰克·康菲尔德 心灵自由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译者:易之新

静坐有好几种主要的类别,最基本的两种分法就是专注力和洞察力。所有训练专注力的静坐,都强调要把心灵聚焦在一个特殊的对象,以训练心灵。专注就是把焦点放在呼吸、咒语、蜡烛的火焰等等对象,排除其他会分心的事、其他念头和输入的讯息。心灵就是能量,可以像镭射凝聚光能一样的专注。专注的力量可以适用于超越,或是达到各种不同的心灵状态,或是不同于平常的知觉。这种心灵往往是非常快乐的,其内是不受干扰、平和、宁静的。除了提供进入不同意识状态的门径,专注的力量也能仔细分析自己、自己的经验,并了解意识和经验的世界是由什么所组成的。
  
觉察力的训练是另一种主要的静坐类别,这种训练并不企图把心灵从不断发生的经验中移开、聚焦在单一的对象以引发不同的意识状态,而是处理当下的经验,对组成我们生活的不息之流----影像、声音、味道、气味、念头和感受,培养觉察力和注意力。它将这些组成生活的内容当成静坐对象,以此来看我们是什么人。在训练觉察力的静坐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心灵和经验也会开始回答负面状态如何兴起和如何处理的疑问。之后,当觉察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时,就能通往超越日常意识的其他经验层次。
  
需要虔诚或臣服的静坐,也可以归于第二类,因为仔细的注意本身就是一种虔诚的练习,要向每一刻实际发生的事降服,而不试图去改变一部分或全部,或是为它套上一个观念架构。在第二类需要全神贯注的静坐中,要处理两个极端之间的经验,一个极端是压制感受、冲动和念头(并不是将之完全推开),而另一个极端就是必须按照这些感受、冲动和念头来行事。这样能培养一种心灵状态,让我们保持开放,彻底观察和体验所有心理和身体的实相,既不将之压制下去,也不照章行事。经由全神贯注的过程,就能逐渐发展出更大的觉察力、专注力和全新的认识。
  

我要提出一个佛教心理学的模式,称为开悟的要素,后续有助于认识静坐产生作用的方式。开悟的要素是传统典籍中描述的七种心灵特质,可说是健康或开悟心灵的定义,要把它们培养到足以决定一个人在每一瞬间的经验。
  
这七项特质的核心是观照(mindfulness),其他则分为需要彼此平衡的两组要素,第一组包括能量(energy)、探究(investigation)和狂喜(rapture),第二组包括专注(concentration)、宁静(tranquility)和平等心(equanimity)。第一组的三个要素构成心灵中非常积极的性质。能力是指努力保持清醒或觉察;探究意指非常深入地观看经验,探索自己里面发生的历程;而狂喜是指心灵中的愉悦和兴趣。这三者必须与专注、宁静和平等心保持平衡,专注是集中于一点,保持静止不动,是以一种强而有力的方式将心灵聚焦的能力;宁静是一种内在的寂静,沉静的探究,而不是充满念头的探究;平等心是体验到不断改变的环境时的镇定平衡。培养观照可以促成这七项特质,可说是发展其他六项特质并使之保持平衡的关键要素。
  
西方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的要素,包括投注于认识自我的探究和能量。可惜的是,西方世界缺乏对互补要素(专注和宁静)的认识。没有培养专注和宁静,心灵的力量就会受到局限,认识的广度也仅止于较小的范畴。
  
相反地,东方传统过于强调专注和宁静,也常常造成难处,这些要素可以产生很棒的狂喜经验、心灵的平静,和出神恍惚的禅定状态,可是少了探究和积极观察事物真相的平衡力,以至于无法产生更深入的自我认识和开悟的自由。
  
要在练习中认识自我,就是要运用聚焦的工具使心灵专注,然后运用觉察和探究。这个模式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并没有采用特定的方式,如苏菲教派、佛教、印度教或心理治疗的方式。就如《懒人的开悟指南》(The Lazy Man’s Guide to Enlightment)一书中所说的:“开悟并不在乎你用什么方法达到母的”。任何可以培养这些心灵特质,并使之得到平衡的,都是好方法;任何使你达到静止、清明和开放的技巧,都可以使人直接认识基本的灵性真理。我们的真正本质一直在这里,端视我们是否培养出看见的能力。当我们了解,灵性的练习就是单纯地培养某些心灵的特质,就能认识看似形形色色的各种传统。
  
发展的经历有好几个层次,有许多方式可以描述这些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人只是了解原来自己一直在沉睡,这是最重要的洞识之一。在试图注意自己、尽可能整天活在当下时,人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自动导航的惯性反应中。看见真实觉醒的好处时,人就会开始改变,有更强的练习动机,并得到开启,以更真实的角度看见世上的自己。
  
我把第二层洞识称为心理动力或人格的显露,这时开始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模式。例如,一个人可能发现“哎呀,我注意到自己与别人产生关系的方式,是出于我一直想得到肯定”,或是“我一直试图让人觉得我很善良”,或“我一直害怕那种情形”等等。在静坐的觉察过程中,单是透过倾听和注意,就会得到一种非常类似自我治疗的启发。这种洞识,加上不带评断地觉察自己的模式而产生的接纳,可以促进心灵的平衡和认识,所以能减轻我们神经质的认同和痛苦。
  
在东方的典籍中,常谈到超越心理洞识的许多层次,有些是不同的出神或禅定状态的层次,是非常高层次的全神贯注。这些专注状态有个缺点,就是基本上虽然会产生不同意识状态的改变,却不一定会形成长期根本的性格变化。
  
超越心理动力和人格觉察层次的第二类经验,就是洞察力的进展。这个觉察层面可以看见心灵是如何建构的,开始看见欲望和动机在心灵中运作的整个过程,区分出每一个特殊欲望的内容。进一步的洞察力能看见心灵的过程,使人更深入地看见每一件事都在不断改变,清楚看见自我在每一瞬间的消融,这种情形常常使人陷入害怕和惊恐之中,以及一种内在的死亡。之后会从这种觉察产生放下个人动机的自发过程,由此发展出爱的觉察或菩萨意识。当自我的坚实感崩溃时,就可以看见所有人之间的真实联结,由此产生自然的温暖和慈悲。更深的认识会形成各种利他状态,最后达到最高的开悟,能视自己的存在为全世界能量场中的一出戏。
  
要认识整个静坐经验,相关研究就必须从静坐知识造成一系列心理因素改变的观点,来检视不同的传统和技巧。每一种技巧都会改变我们的经验,如果我们详加注意,就会发现非常不同的修行方法和传统常常在内心培养出相同的特质,比如专注、宁静、更大的觉察力和平衡。特别是这七项开悟的要素,也可以单纯视为使心灵达到平衡的另一种模式或叙述,以便于把我们经验的本质看得更清楚。

 

来源:《超越自我之道》第五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